【正能量】考試低分被父母罵垃圾 碩士女生走出抑鬱心結盼當社工助人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07/07 16:54

最後更新: 2021/07/30 17:44

分享:

分享:

Eve正就讀碩士,中學時代遭校園欺凌,令她陷入憂鬱情緒之中,再加上父母給她的學業壓力,經常用言語辱罵,到留學英國又遭種族歧視,令她幾乎萌生自毁念頭。

少女Eve在中學時被同學的惡意排斥與孤立,使其陷入憂鬱情緒之中,遂向社工尋求協助。然而,最讓她心碎的並非校園欺凌,而是父母給她的學業壓力,經常用言語辱罵,雖然不攻身,但攻心,促使她一度有輕生的念頭。

現年22歲的Eve正就讀碩士,亦擔任非牟利機構青年大使。訪問當日,她手上拿着一本書,無論談話舉止,她都予人感覺是個樂觀、健談的女生。可是,每個快樂的人,背後總有着令人心痛的過去。

回想在中學時期她就讀女校,曾目睹有些同學因身形、性格不合而被惡意抹黑,也有來自內地的同學,只因語言及文化跟香港土生土長的同學不同,而遭到有意無意嘲笑。

她說:「在初中的階段,可能只因為你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便被人欺凌,當時我站在目擊者的角度,但是我無能為力,不能為她們所謂的挺身而出,因為我也是被欺凌的一分子。」

作為被欺凌者的她,在學生生涯一直鬱鬱寡歡,但慶幸她勇敢地找社工傾談。(黃建輝攝)

言語暴力更傷人

親身經歷過自尊心被踐踏的時候。愛說話的她,當年參加學校團體活動後十分興奮,因不斷發問問題而被同學嫌麻煩,繼而處處被人針對。

除此之外,其父母也成為她被同學排斥的原因之一。她形容其父母好惡、管教相當嚴格,對她更寄予厚望,因此習慣逆來順受的她毫無反叛的餘地。

有一次,我媽媽突然打電話去罵我的師姐,使她們更加覺得我媽媽神經病,我全屋都神經病。

被校園欺凌的那段日子,縱然沒有發生肢體攻擊,可是,言語上的暴力往往比行為上的暴力更加傷人。然而,傷得她最深的並非同學,而是最親密的家人。

由於父母對自己的成績尤其重視,小學成績取A是最基本的要求,卻只關注結果而忽視孩子的努力,最終適得其反,令Eve自尊心受挫,更經常覺得自己是垃圾。

我是第一個女兒,他們希望我成材,對我和妹妹的要求截然不同。當時如果我成績考得差,爸媽就會以非常侮辱性的言語罵我,比電影電視劇對白更嚴重,他們說過最難聽的說話如『你已經無用了,甚麼都不是,垃圾都不如!』

修讀心理學的她,因着親身經歷,期望碩士畢業後能成為社工,幫助有需要的人。(受訪者提供圖片)

主動找社工協助

盡管畢業離開了校園,其自信心依然一點一滴的流失,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是她到英國留學,期間遇到種族歧視、龐大學業壓力、父母過高的期望、思鄉病,種種的不如意事接踵而來,不堪壓力的她每天以淚洗面、食不下嚥,甚至一度萌生自殺的念頭。

「我完全不享受在英國的那幾年,當時認識到的朋友寥寥可數,全都是亞洲人,感覺無法融入當地的文化、圈子。而且每次到倫敦遊玩,都會遇到歧視的狀況,有些英國人見到我是華人,就故意說一些很難聽的話,叫我滾回去機場!」

直至因新冠疫情爆發,她回港避疫時才主動找社工協助,繼而獲轉介她接受精神科醫生的診斷,惟在她堅持不靠藥物治療下,經歷約一年的時間,才漸漸走出陰霾,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獲得不少改善。

「雖然自己修讀心理學,理應對心理健康的意識比其他人高,但我也輕視了問題的嚴重性,當時亦有掙扎是否應找社工,因為能醫不自醫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原本按照父母的期望入讀藥劑的Eve,其後竭力說服父母讓她轉讀心理學,期望畢業後成為社工,有機會幫助同路人。她又坦言偶爾回想起過去經歷也會難過,但已不再埋怨父母,更相信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有意義的。

陰影一直都會存在,但正因為我有這個經歷,我不容許自己成為欺凌者,亦驅使我想去幫助有相同經歷的小朋友。

【同場加映】女拔高材生腦中風 捱過逾10年康復路終於中大畢業

記者:曾嘉善